离开大公司的核心部门,对吗?

   日期:2019-07-23     来源:OFweek人才网    浏览:55    
核心提示:不久前,一个小伙伴来问了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自己刚加入了一家行业领先的公司,却不在这家公司的核心部门,感觉自己的部门并不受重视。这个时候,有家小公司发来邀约,很让他心动。他也担心离开大公司,从此发展前景黯淡,于是找我咨询。
  不久前,一个小伙伴来问了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自己刚加入了一家行业领先的公司,却不在这家公司的核心部门,感觉自己的部门并不受重视。这个时候,有家小公司发来邀约,很让他心动。他也担心离开大公司,从此发展前景黯淡,于是找我咨询。

  离开大公司,对吗?

  有小伙伴来抱怨我:你好像从来不说小公司的好话,一直鼓吹远离初创企业。是的,年轻时尽量去大公司学习成长。等到30岁左右,再考虑提供股权的初创公司。

  其实,我只是建议年轻人不要去小公司。除非运气爆棚,加入的公司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独角兽,否则,多半要耽搁自己的前途。

  老领导朱宁,关注我比较久的小伙伴可能都记得他的故事。最近,他跟我分享了一个「职场势能」的概念。

  “大公司起点高,小公司出身的人往上爬,需要积累势能(比如项目经验);而大公司的人去小公司时已经有了足够的公司背书,所以水到渠成,是大公司带给我们的势能在做功。”这个观点很有趣。

  职业生涯早期,我们在爬山,在积累势能。我们不看重眼前的月薪,选择知名公司从底层做起,积累项目经验,搭建完善自己的行业知识储备。大公司的优势,在于体系,完善的体系帮助我们搭建关于职场的基础架构思维,教会我们如何一板一眼的打大规模战役,这种打法通常不会输。

  但到了30岁左右时,职场人需要重新思考这个职场游戏。原来帮助我们成长的大公司体系如今成为了敌人。熟知大公司的人都知道,大公司往往不死于敌手,而死于内部症结。

  因为大公司的体系,实在是太强大了,限制了我们的继续成长也限制了公司前进的脚步。30多岁,希望在大公司做出点事业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与体系做斗争。在这个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脱离体系,加入创业公司,把精力花在更有前途的方向上,未尝不是个好选择。

  有些人选择继续爬山,他们可能最终成为了大中型企业的高管。有些人选择新的山,重新开始征程,比如程维、李开复。有些人选择去河边(传统行业)走一走,现在互联网常用的说法叫降维打击。

  提问的年轻人,刚刚离开学校3年,虽然服务的都是大型企业,但3年时长并不够给他打上行业专家的标签。所以,我给他的建议是继续在大公司磨炼。但如果再过3年,我的建议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非核心部门,值得留吗?

  这个提问的小伙伴,我其实很欣赏。

  他有冲劲,对于市场趋势有自己的思考。他敏锐滴发现:非核心部门,是一个潜在的坑。的确,在2019年这个时间点,非核心部门是有些尴尬的。很多原先「不关注边界」的大公司开始停止扩张,裁撤非核心业务。

  如果不在核心业务团队,如果依然在烧钱,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那始终有一把剑悬在头上。两周前,另一个小伙伴约我聊,他的情况也很类似。

  新媒体运营背景的他加入了一家行业里顶尖的互联网培训公司,负责新媒体营销,而这家公司最出名的恰恰是新媒体运营。本来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然而互联网公司总喜欢让员工“拥抱变化”,急于抓现金流的公司安排他去做业务拓展,简而言之就是找到合适的自媒体,合作推广他们的课程。

  我问了他两个问题:这个工作对你个人的价值在哪里?这个工作的可取代性高吗?

  他很快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别荒废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给他的建议是:如果不能在核心部门待下,起码也要尽力加入核心的项目,始终给自己创造机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这家公司,对于他来说——新媒体运营能力。

  2019年,留在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公司,是更现实的选择。但这不代表我们应该放弃挣扎,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即使在非核心部门,我们也应该尽力去参加一些能够提升我们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甚至提供免费帮助。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我的分内活,不是给自己找事情吗?对了,就是要给自己找事情,就算一分奖金都没有,这个事情对我们还是有价值的:至少,它会可以成为我们下次面试,行业交流时拿出来分享的一个案例。

  把非核心变成核心

  把非核心业务变成核心业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玛丽苏电影的感觉?需要承认的是,大部分职场人并没有这个能力。即使我这样的老油条,在资本的力量前,也只能放弃挣扎。

  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吗?有。他是一个实习生。

  主角的名字叫:盖里·弗兰卓(GaryFlandro)。1964年他作为暑期实习生加入了NASA。

  满怀希望的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命不好,根本无法触及NASA的核心项目。当时的NASA核心项目都放在火星探索。而他被划去研究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轨道,简单说,就是计算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未来几年后转到什么位置。

  算出来有啥用呢?人类登月已经是竭尽全力了,探测金星和火星已经是当时科技的极限。

  1964年,水手4号飞越火星,这个探测计划,可以说是完成得非常勉强。最近距离5500万公里的火星都难成这样,至于8亿公里外的木星,14亿公里外的土星,30亿公里外的天王星,48亿公里外的海王星,对人类科技来说,显然是超纲了。

  所以,探测木星以外的巨行星,根本不在当时的NASA核心项目中。盖里·弗兰卓没得选择,他只能按部就班去做算数。做着做着,他有了意外发现:1975-76年间,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颗外行星将出现太阳的同一侧,而且是相邻的区域。

  盖里·弗兰卓很快意识到,借助引力弹射,人类可以一次性拜访所有远日行星。刚刚看过《流浪地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想到了:引力弹射:当探测器以适当的角度接近行星时,会受到行星引力的牵引,加速被抛向新的方向。

  所谓的一条轨道,可不是电影里的九星连珠。来,我们再看一看动图,感受一下:

  (木星:绿色;土星:蓝色;天王星:黄色;海王星:红色)

  但这种远日行星全在太阳同侧,而且距离相近的天文现象要多久出现一次呢175年。但如果NASA都在1977年发射探测器,就能赶得上这趟巨行星带逛的顺风车。

  当时的NASA主管汤姆·潘恩这样形容这次机会:上次美国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总统还是托马斯·杰弗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他水平不行,搞砸了这么好的机会。于是,一个暑期实习生,将NASA的一个边缘业务带成了核心业务。

  这也是人类太空史上第一次飞出太阳系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的诞生故事。等到1978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射时,当年的实习生盖里·弗兰卓已经成为这个项目重要的负责人。1998年,盖里·弗兰卓因为史诗般的旅行者探测任务,被NASA授予杰出贡献奖。

  这就是一个实习生带着一个毫无前途的非核心业务逆袭的故事。

  盖里·弗兰卓的案例,非常特殊。他的成功,有着历史特殊性,肯定不是普通职场人能够复制的。这个故事背后,有些细节其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做好准备,多做一步

  盖里接到的活,是标注巨行星的位置。这是一个纯粹的数学体力活。放在很多人手里,要做的就是计算和标注位置而已。盖里接到的任务,并不是如何利用引力弹射去探索远日行星。这事情如果是交给普通人,只需要标注就好。

  但是盖里愿意向前一步,发现这份工作的更多意义,敢想敢说。我在《职场提升8件事,30岁前必须做到》提到过:敢于提出创新观点,敢于在陷入僵局的会场发言,是职场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其实在工作场合里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我们往往会想:老板们自有打算……预算太高,估计没戏……别人不提,我就不出风头了……不出风头,往往就会错失机会。

  2、向管理层展现自己的价值

  非核心部门的最大困惑,往往是无法向高层展现自己的价值。很多边缘业务最后沦为裁员献祭,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没把价值完全展现在管理层面前。

  而这一点不仅是团队领导的责任,也是团队每个员工的责任。很多职场人不屑于表功,觉得这PPT做得好,不如踏踏实实把活干好。这种思路是有问题的,因为企业里往往沟通是最大的难点,能把自己团队的价值展现给上级,就是重要的职场沟通能力。

  盖里在这件事上做得依然非常巧妙,他接着算出了下次可以借助到引力弹射的时间:175年后——2150年,估计共产主义都实现了。如果不利用引力弹射呢?靠自己的电池硬杠,探测器飞到海王星,需要至少40年。

  而借助引力弹射,旅行者二号在12年后飞抵海王星。这些摆在纸面上的计算结果,很快让「旅行者项目」获得了NASA上下科学家的鼎力支持——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不管关乎钱,也关乎荣耀。于是,盖里主导的边缘化项目,也翻身成为了NASA的核心项目。

  核心到什么地步呢?当时,给钱的国会并不支持旅行者计划,选择了更便宜的直飞木星和土星的议案。

  但NASA的科学家们不干,他们建造的两架飞木星和土星的飞行器,完全有能力飞到海王星。后来,国会看到旅行者项目的人气越来越高,决定资助旅行者2号在土星后继续它的旅程,探索海王星和天王星。

  弗兰卓在获奖后,说到60年代,自己坐在NASA办公室里对同事说:“一次四个行星,我们能做到!”这个故事的纪录片,我至少看了10遍。

  可能是人到中年,也可能是市场的大环境让我心有感慨,也可能我待过太多的非核心部门,也许是我心里还有些残余燃烧的职场梦想。

  不管我们身处什么位置,我们都要做出点事情来,展现自己的价值。
 
日期: 2019-07-23
标签: 大公司 核心部门 问题 行业 小公司
 
相关职场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推荐图文
推荐职场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