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刻不容缓,相关仪器迎来发展机遇!

   日期:2022-05-21     来源:化工仪器网    浏览:293    评论:0    
核心提示: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
  环境监测仪行业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热点。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化发展要求的落实,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等企业对环境监测仪器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光学、电化学、色谱、质谱等为代表的高端分析技术的发展也为高端环境监测仪器的测量水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除了涉及传统的工业能源企业,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也成为其涉猎范围。在市场需求增加和技术水平提升的条件下,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在旗鼓相当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能提前看准国家政策的风向标,似乎就可以赢得市场先机。
  
  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重心向生态环境监测转移
  
  环境监测的类别分为多种,除了我们熟悉的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固废环境、声环境等也是其重要组成。尤其是随着我国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已经将环境监测的重点从环境质量监测逐渐转向了生态监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监测主要集中在质量监测方面,根据《“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因此我国在空气、地表水、土壤、近岸海域等领域不断提升监测技术、修建监测基础设施、改革管理体制、完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和远程质控系统,在多方努力下,最终完成了既定目标。
  
  这一重点在“十四五”时期发生了转移。《“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坚实基础。新发展阶段就是在在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以及“双碳”目标的远景目标下,环境监测市场迎来新一轮扩张。在仪器设备上体现为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并逐渐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高技术融合。一些人工低端的传统环境监测仪器产业若不及时升级转型,或将面临淘汰,而一些高端数字化、智能化的环境企业将成为未来环保市场角逐的主力军。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行动开展 土壤监测市场迎来新的增长点
  
  在“十四五”之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份额主要被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水环境监测仪器、气污染源监测仪器和水污染源监测仪器瓜分,土壤监测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19年1月《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施行,让土壤监测仪器成为环境监测市场的一个焦点,紧接着2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广东、广西、、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相继贯彻落实通知要求,逐步开展各省市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调查,土壤检测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
  
  (该部分可见《土壤“三普”工作拉开帷幕  前端检测、后端修复企业或将迎来发展新蓝海》)
  
  推进以县城城镇化建设 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可面向县城乡村布局
  
  近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县城的一个发展路径就是要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为此,要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在多方面增强县城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这一路径的指明或可成为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新的增长点。
  
  我国县城乡村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付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因此推进县城乡村的生态化建设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城相比于一、二、三线城市,往往环境质量更好,因此打造生态宜居名片成为一个发展方向。相应地,就需要提供实时生态环境数据来保障其可行性和可靠性。生态县城的建设离不开对当地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的数据支持,这就成为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的新的布局点。《意见》也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因此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在布局上有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时间规划,这对在城市布局已经趋于饱和的环境监测行业来说是一块不小的蛋糕。
 
日期: 2022-05-21
标签: 环境监测仪 监测仪 监测仪器 测仪器 仪器行业 行业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