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团队发表文章,阐述对青蒿素耐药现状及解决方案的观点

   日期:2019-04-30     来源:实验室资讯网    浏览:397    评论:0    
核心提示:自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抗疟药青蒿素再次 “蹿红”进入大众视野。四十多年来,这款药物已经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自2015年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抗疟药青蒿素再次“蹿红”进入大众视野。四十多年来,这款药物已经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当年面临解决耐药挑战,研究人员通过数十载的艰苦努力带来了青蒿素的发现。然而,抗疟药的耐药性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目前,世界上仍有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

在这一背景下,屠呦呦研究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文章,阐述对青蒿素耐药现状解决方案的观点。

▲图片来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官网截图

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治疗。青蒿素能够快速改善寄生虫血症,联合使用的其他药物同时有助于清除体内残留的疟原虫。

近年来,湄公河流域的5个国家(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和中国)先后发现了青蒿琥酯用药后疟原虫清除速度减慢的迹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难以消灭的疟原虫的K13基因出现了突变。虽然K13基因突变并不完全和治疗失败风险有关,但带有这一突变的疟原虫还是被定义为“青蒿素耐药”型。在青蒿素联合疗法(ACTs)的标准3天疗程后,感染这类疟原虫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

但中国的临床研究很快带来了新线索。研究显示,加强青蒿素剂量或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即便治疗早期疟原虫清除缓慢,持续用药7天后仍然能够有效治愈感染。

那么,青蒿素清除疟原虫的作用延迟还应被定义为“耐药”吗?无论如何,3天疗程在湄公河流域都已经不再奏效,如何应对这一威胁才是当务之急。

▲屠呦呦研究员(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屠呦呦团队的建议是: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合理、战略性地使用青蒿素联合疗法仍然是最佳、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个重要的支持证据是,目前青蒿素“耐药”表现为疟原虫清除延迟,尚没有完全耐药的证据。延长疗程或调整联合用药方案后,青蒿素仍然有效。比如,在哌喹加用双氢青蒿素效果不理想的一些地区,甲氟喹联用青蒿琥酯可能非常有效。反观其他出现耐药问题的药物,即使足疗程用药后,治愈率也在下滑。这提示,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的敏感度下降,更在于其他成分药物,或其与青蒿素的相互作用,而非青蒿素本身。

▲源于植物的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物(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第二点因素是,我们有可以替代青蒿素的药物吗?虽然新药研发各界在抗疟前沿有不少进展,但新药开发仍然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螺吲哚酮类药物是新发现的强效抗疟药,不过,疟原虫中也已经出现了相关的耐药突变。因此,将新药与现有抗疟药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耐药风险,但常用于联合疗法的非青蒿素类药物往往会降低疗效。

开发出有效性、安全性和耐药风险方面都更具优势的下一代药物,在短期内仍然是一大挑战。与此同时,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价格低廉。因此,屠呦呦团队指出,在临床应用四十年后,青蒿素仍然是抗疟联合疗法的首选,在偏远的赞比亚村庄,即便是青蒿琥酯栓剂单药治疗也让疟疾死亡率降低了96%。对目前的治疗组合方案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抗疟武器的潜力,这是目前迫切需要付诸行动的方向。


 
日期: 2019-04-30
标签: 团队 青蒿素 现状 解决方案 诺贝尔奖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