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型需求加速释放,智能技术与装备的融合应用很重要

   日期:2019-09-10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浏览:254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保障我国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解决吃饭问题。但目前农业水平仍满足不了现有人口与经济的需求,因此引导农业转型,将智能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发展“智慧农业”,这一点尤为关键。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解决吃饭问题。但目前我国农业水平仍满足不了现有人口与经济的需求,一方面受城镇化和老龄化影响,大量年轻的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幅度缩减以至匮乏;另一方面,农业模式和装备落后,导致农作物生产效率并不高。这两方面的原因正在制约我国农业的长效发展。因此引导农业转型,将智能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即发展“智慧农业”,这一点尤为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等政策,设立“农民丰收节”,高度聚焦“三农”问题,以期通过政策带动农民积极性,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提出“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等新概念,加速对智能技术与装备的融合应用,希望凭借对新机遇的把握助推农业新升级。
 
  农业转型需求加速释放
 
  这些年来,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以下现状:1、农民数量不断减少,人工成本高垒;2、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农机作业环境恶劣;3、农民技术水平不均,作业总体质量低下。简单来说,就是在农业需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农业主体、模式和技术装备严重拖后腿。
 
  其中,农民数量减少与城镇化、老龄化趋势以及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关。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失,传统个体化农业发展也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集体经营迈进,一方面人工成本日渐增加,另一方面机械化水平也迎来提升。与此同时,对农民技术和水平的要求也相应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缓解人力不足、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如何满足农业需求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关注的三个热点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毫无疑问需要依靠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现代化的需求正在加速释放。
 
  智能制造已经整装待发
 
  那么,如何才能满足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新需求呢?抛开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与红利支持不谈,或许最主要的依赖还得是智能制造新技术与新装备,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等。通过技术或装备换人,其所打造的“智慧农业”新模式,以及带来的提效增速新发展,无疑最为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诉求。
 
  而目前,各种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早已整装待发,“智慧农业”也正在加速构建。
 
  其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传统农业带来了的数字化的升级。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中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农业领域,大数据通过融合农业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建立强大数据库,再借助人工智能的优秀分析能力,因地制宜地为农业精细化发展提供了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不管是在农业种植、管理还是农产品销售方面,都价值重大。
 
  此外,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应用,则为传统农业带来了无人化的升级。相较于虚拟的数据和AI,机器人和无人机更加实体化,也更为贴近农业生产。它们通过换人,一方面提升了传统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使其迈进到更高的智能化阶段;另一方面也释放了传统农业的人力压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质量。不管是在提效增速还是在降本换人上,都作用显著。
 
  深入落地还需冲破挑战
 
  总的看来,智能制造新技术与新装备的融合应用,将传统农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可期。但如果现在就急着畅想未来,恐怕有点为时过早,因为“智慧农业”的布局与发展眼下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技术与装备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就比如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上,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和非结构性环境的挑战,其在应用功能、适应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就存在诸多不足。不同于工业环境的流水线生产,农业智能装备面临着来自复杂环境的诸多干扰,这让技术研发和具体应用面临困难。
 
  鉴于此,我国企业一方面需要从技术上给予突破,另一方面则要以大田作业为切入口,逐渐向细化和深化的场景进一步迈进。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是农场化、规模化、集中化生产,这将给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佳舞台,我们只有给予“智慧农业”更多的发展与酝酿时间,才能收获倍感欣喜和满意的发展成果。
 
日期: 2019-09-10
标签: 农业转型 装备 融合应用 个人 问题 影响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