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蔡树群研究团队在海洋内部普适内波谱的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0-01-06     来源:分析测试百科网    浏览:208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消息: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该重点实验室的蔡树群研究团队,在海洋内部普适内波谱的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否定了传统上认为只有风和潮汐共同强迫才能产生GM内波谱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消息: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该重点实验室的蔡树群研究团队,在海洋内部普适内波谱的生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否定了传统上认为只有风和潮汐共同强迫才能产生GM内波谱的观点。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据了解,过去100年,海洋内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开阔大洋内部普适的Garrett-Munk (GM)内波谱的发现。GM内波谱也可以称为海洋内波的灵魂。以往的研究认为,只有当风和潮汐强迫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GM内波谱;单独的风或单独的潮汐强迫均不能产生GM内波谱。

       研究人员发现,单独的潮汐强迫之所以能够产生完整的GM内波谱,其中最关键的是内潮波破碎后,在地球这个旋转系统中自发调整产生了近惯性内波,继而跟具有潮频率的内潮波进行波-波相互作用,从而演化形成完整的内波谱。

       研究表明,风并不是必须的,在某些条件下,单独的潮汐强迫便能够产生GM内波谱。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几千米深的大洋内部,当风的效应几乎消失,仍然能够存在GM内波谱,而以往的结果是无法解释这一点的。该研究还发现,在吕宋海峡这样的强内潮海域,内潮波破碎作为一种近惯性内波的产生机制,其提供的近惯性能量与夏季风输入的近惯性能量相当。

       该项研究揭示了深海近惯性内波并不一定是由海面风激发后向深海传播、而可能是由潮流越过水下海山激发的内潮波通过破碎和波—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日期: 2020-01-06
标签: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 海洋环境 环境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