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中国政府怎样开展好防控疫情输入工作?

   日期:2020-03-24     来源:贤集网    浏览:882    评论:0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正在使用众的共有76个国际机场,其中中国大陆有国际机场70个,港澳台地区有国际机场6个。如何防止境外输入造成疫情第二次大爆发是当前首要问题。
  3月2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8例,新增死亡病例7例(湖北7例),新增疑似病例35例。目前中国正在使用众的共有76个国际场,其中中国大陆有国际机场70个,港澳台地区有国际机场6个。如何防止境外输入造成疫情第二次大爆发是当前首要问题。

  
       在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全球疫情却面临着“大流行”的趋势,防控境外输入成了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道难题。受访专家指出,口岸管控严防境外输入以外,强化国际合作也有助于关口前移。

       为防控境外输入病例,中国海关总署已全面启动健康申报制度,要求所有出入境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申报。

  
       各地在海关总署要求的基础上严防输入。广东深圳海关对全部旅客100%实施2次体温筛查;上海要求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前14天内有过重点国家或地区旅居史的,一律实施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

       此外,中国外交部于3月8日成立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应急中心,该中心将收集分析各类信息数据,联络指导各驻外使领馆,开展好防控疫情输入工作,推动成立双多边联防联控机制。

       对于上述做法,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1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措施的防控效果比较明显,当前海外疫情正处于暴发期,如果不及时防控,很可能出现疫情“倒灌”,让中国前期好不容易控制下来的疫情出现反复。

  
       关口前移,国际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9日对外称,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真实”。目前,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所采取的各级校园停课、暂停 人员聚集活动等防控措施都曾在中国被证实有效。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所言,中国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为世界树立了标准,有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不必“从零开始”。

       事实上,当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中国便迅速施以援手。目前,中国已向伊朗等国派出了专家组,并向韩国、日本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和检测设备等援助。中国政府还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

       疫情之下“环球同此凉热”,加强国际合作,关口前移,有助于防控境外病例输入。“疫情传播不分国界,采取合作的方式才能防止疫情在全球进一步暴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赖关系也随之更明确地体现出来。”常健指出,当前疫情越发严峻,也为加强相关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姜敏直言:“帮别人实际上就是帮自己”,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如果全球疫情得到控制,那么全国海关口岸防境外输入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守望相助,中国担当

       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北京时间3月9日17时,中国以外地区确诊病例达28674例;过百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其中意大利、伊朗、韩国等国疫情较为严重。观察指出,加强口岸防控,严防境外输入病例,并不意味着“关门大吉”,也不能采取“一刀切”。

       针对各国疫情的不同,常健建议,全国海关不能无差别对待入境人员,而是采取差异化方式精准施策。一方面要根据大数据信息收集,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疫情暴发情况有精准了解,制定详细的可操作、可执行措施,对来自疫情高发区的访华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另一方面要兼顾疫情防控、经济往来和人权保障三方面,不能因为疫情而完全隔断人员往来,损害经济发展。

       事实上,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地方政府及时动态调整对外国来华人员入境后的防控措施。入境后,他们所在的社区还将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协助,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如到期的来华签证可自动顺延两月、与各国民航积极分享疫情防控标准和指导材料等。

       常健表示,中国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国际交往不可避免。“采取人性化措施让境外来华人士享受国民待遇、保障其基本人权和生活需求、让其享受适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这些做法会在国际社会带来尊重人权的声誉。”
 
日期: 2020-03-24
标签: 新冠 新疆 新增确诊病例 新增死亡病例 新增疑似病例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