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员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化“锁笼对”的捕获方法

   日期:2020-05-19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浏览:171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自主操控创新交叉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具备抓捕特征的空间非合作目标,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化“锁笼对”的捕获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机械电子领域期刊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DOI: 10.1109/TMECH.2019.2952552)。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空间自主操控创新交叉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不具备抓捕特征的空间非合作目标,提出了一种机器人化“锁笼对”的捕获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机械电子领域期刊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DOI: 10.1109/TMECH.2019.2952552)。

       在强辐射、超低温、高真空、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中,空间机器人可以代替或协助航天员去执行空间任务;与航天员就位作业相比,空间机器人在成本、安全性以及作业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机器人自主操控技术是空间机器人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以空间自由移动目标的在轨服务为例,目标可靠捕获是后续操作任务的技术基础。

       为此,沈阳自动化所张鑫、刘金国等人提出了采用双臂空间机器人实现锁笼对的捕获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目标限定在有限的封闭空间之中,即机器人化锁笼中;并提出锁困兼容性概念以及相应的性能指标,用于定量地描述锁笼对方法的捕获能力。

       基于该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出一种双臂空间机器人预捕获构型的规划算法,以获得最优捕获能力。最后,搭建气浮式空间机器人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捕获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成果在未来在轨维护维修、太空环境治理、空间碎片清除等任务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等资助下,面向国家飞行器在轨服务重大任务需求,围绕空间机器人自主操控技术,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在空间机器人在轨捕获、在轨加注、智能控制、空间人机交互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ASME Trans. on Mechatronics, Nonlinear Dynamics, Acta Astronautica,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期刊。

  
空间机器人自主操控理论和技术研究
 
日期: 2020-05-19
标签: 中科院 机器 机器人 捕获 方法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