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热潮来袭,问题与挑战亦随之而来

   日期:2020-10-30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浏览:115    评论:0    
核心提示:为摆脱“缺芯少魂”的不利局面,我国积极推动芯片国产化进程,因此迎来了一轮发展热潮。
  如今,在年进口总量接近4500亿块,进口总金额超3000亿美元的背景下,芯片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宗进口商品。基于芯片在电脑、平板、手机等传统应用领域和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巨大价值,我国对于芯片的需求也是迎来急速攀升。但自2018年以来,中兴、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频频遭到美国制裁打压,却暴露出我国芯片发展的致命软肋。为摆脱“缺芯少魂”的不利局面,我国积极推动芯片国产化进程,因此迎来了一轮发展热潮。
  
  芯片国产化热潮来袭
  
  去年6月份,我国科创板的正式开板,为芯片国产化进程提供了关键平台。相关资料显示,交易首日共计9家企业冲击科创板,其中4家与半导体相关。而这4家企业采取上板行动之后,市值都迎来突飞猛涨,整个芯片产业链股市也一路高歌。科创板带来的展示平台与机会,带动了国内市场资本青睐与活跃,开启了芯片国产化进程的第一枪。
  
  这之后,同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千万资金发布,为国产芯片市场注入强劲源动力,再加上今年《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为产业市场送上政策大礼包,我国芯片国产化进程也是迈入到快车道之中。在此发展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新增集成电路企业已经超过了4.8万家。
  
  遍地开花的半导体产业园区、各地政府设立的高额补贴与奖励,使得无数企业竞相涌入。与此同时,涌进来的企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三季度不少集成电路企业业绩亮眼,例如芯朋微、卓胜微等都实现营收翻倍,带动了整个板块的逆势上涨。除此以外,集成电路概念也获主力资金支持,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火热市场后暗藏问题
  
  不过,市场火热发展的背后也容易暗藏隐患。由于行业突然爆火、各方玩家与资金疯狂扎堆,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用力过猛的情况。受此影响,发展过程中例如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投机行为、烂尾项目等的发生,直接导致了行业虚火,成为芯片国产化进行的重要阻碍。接下来,我们不妨具体来看下各种隐藏问题是如何出现的。
  
  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个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当前,我国芯片面临着技术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人才、原材料等方面也诸多不足,因此芯片项目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面对一些高难项目,或者选择放弃、或者选择退而求其次,由此导致了越来越多项目扎堆在低水平领域,进而导致了高端芯片差距越拉越大,低端芯片产能过剩。
  
  企业投机行为。现阶段,国产芯片市场的繁荣,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政府发布了众多红利政策,并直接投入巨额资金,不少项目都由政府牵头和投资,这就给了企业钻空子和投机的机会。实际发展中,很多不具备技术与实力的企业通过骗补贴的方式进入芯片领域,赚取政府福利后又拍拍屁股走人,由此导致的虚火对行业损伤极大。
  
  芯片烂尾项目。这个结合上一个乱象也不难理解。在政府主导的芯片项目上,一方面可能出现政府不懂产业,盲目要求业绩而进行建设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上面所述的企业投机行为。不管是哪种行为,最后的结果都会因为建设战略的误判、错判或者企业技术不济、资金不足而导致项目烂尾。这样的烂摊子,最终也会损害行业发展。
  
  破除隐患需多面出击
  
  那么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理呢?
  
  日前,发改委已经针对行业发展的各种乱象敲响了警钟,接下来,我国还需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做出调整,聚焦技术、资金、人才等多个关键因素,方能有效预防各种隐患发展、有效处理各种乱象发生,从而避免行业因虚火而走向终结。
  
  其中,政府首先要对芯片产业发展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要正确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政府应该主要起到掌控大局和提供支持的作用,在具体发展要对企业和行业给予信任与尊重。与此同时,在对行业企业进行管理时,也需要保持客观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政企双方的价值。
  
  而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强化自身实力,树立良好价值观和认知,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建设来完善自身发展,让自己配得上国家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认可。之后,企业再积极利用好政府与资本市场的多重福利,进一步推动自身与行业的稳步发展。相信这样的态度与做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日期: 2020-10-30
标签: 芯片 芯片国产化 问题 进口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