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IC 成功召开,讨论新形势下分析仪器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20-11-12     来源:仪器信息网    浏览:225    评论:0    
核心提示:2020年11月11日,2020年第七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依托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成功召开。
  2020年11月11日,2020年第七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依托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围绕新形势下分析仪器的挑战与遇的主题展开报告分享与探讨,吸引来自全国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应用等领域的600余位专业人士积极参与。
 
  
  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协办。由于不可抗力,“第十次换届大会暨2020年第七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改为线上会议。
  
  大会第一天邀请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郑知敏处长、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加义研究员、复旦大学孔继烈教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吴文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张骁研究员、清华大学医学院刘鹏研究员、清华大学周小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周蕾研究员等14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岛津、睿科集团、天美、盛瀚、海光仪器、伍丰仪器、国仪量子以及耶拿等8家企业的代表分别带来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等精彩报告,各位专家在线上与众多听众进行了互动。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与并报道了本次会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学术专家组组长 关亚风研究员开幕式致辞
  
       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吴爱华主持。
 
  
会议直播间现场

  
报告主题:创新科学仪器是科学发展的源动力
  
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院士
  
  杨学明院士长期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工作,在过去二十年间,他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报告介绍了创新科学仪器的重要性及其最新进展,并指出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方向。科学仪器的研发水平决定了基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杨学明院士表示,在实验科学领域,只有高精尖的仪器才能做更好的科学研究。他表示,国家近年来已采取很多措施鼓励科学仪器发展,但还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真正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硬实力”。
 
  
报告主题: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仪器
  
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杜江峰院士
  
  杜江峰院士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应用的实验研究,创新发展了自旋量子调控及动力学解耦等量子物理实验技术,结合系列高性能磁共振实验装备的成功研制,将磁共振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量子物理应用于精密测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
  
  报告以量子传感和量子精密测量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应用前景为背景,介绍了以核磁共振、自旋磁共振等原理为基础的量子传感机理及各类信息量子传感器件的发展现状。针对量子传感器件及其芯片化发展,重点分析和讨论了量子传感技术、器件集成制造等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杜院士在报告中还对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报告主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情况介绍
  
报告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 郑知敏处长
  
  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的突破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12年起设立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以支持原创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报告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介绍,2020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共计投资9.8亿元,共资助88项目,其中自由申请类84项,部门推荐类4项。
 
  
报告主题:PESI的活体分析技术及复合源PESI源的开发测试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新中心 陈振贺博士

  
报告主题:体外诊断重大科技需求对分析仪器行业的启示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加义研究员
  
  体外诊断(In-Vitro Diagnostics,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血液等组织及分泌物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大部分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完善,体外诊断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医疗器械市场最活跃并且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报告指出,分析仪器需借势体外诊断技术进行发展,引领带动产业技术创新。
 
  
报告主题:智能化技术在实验室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人: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专家 韦玮
  
  大会第一天下午的报告内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共邀请了8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代表分享了精彩的报告。
 
  
报告主题:新冠疫情对创新医疗器械的呼唤
  
报告人:复旦大学化学系 孔继烈教授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态势下,医疗设备的需求迅猛增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发展契机。然而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以中、低端型为主,各国医疗设备安全检验标准不一,为应对未来疫情的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需加快转型升级。报告中孔继烈教授介绍了其团队研制的相关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及其产业化成果。
  
报告主题:天美分析产品及热点应用介绍
  
报告人:天美(控股)有限公司产品专家 徐齐光

  
报告主题:多套光机电一体化芯片PCR系统与临床检测应用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吴文明研究员
  
  鉴于传统RT-PCR技术核酸检测灵敏度低和传统数字PCR技术存在集成自动化程度较低等弊端,近期吴文明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采用实时荧光检测模式的连续流动式、全自动、一体化集成数字PCR系统,解决了传统数字PCR系统因终点检测难以区分假阳性的缺点。该系统基于单恒温热源,只需要一次进样就可同步实现微液滴生成、热循环扩增以及核酸绝对定量分析的整个数字PCR检测流程。同时,该系统自带太阳能电池,可实现能源自给,为现场检测奠定了基础;在试验耗材方面,因其不依赖国外系统采用的价格高昂的数字PCR芯片以及连续相耗材,从而大大降低数字PCR检测成本。另外,团队还成功研发出的低成本RT-PCR系统,实现了对包括乙肝、禽流感、甲状腺因子、麻疹、杆菌等多种靶向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合芯片位移控制可实现扩增曲线检测以熔解曲线绘制等一系列功能,不仅提高了温度循环速度,还大大提升了硬件循环温控重复使用寿命。该团队所研发的多套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均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等检测应用。
 
  
报告主题:德国耶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解决方案
  
报告人: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产品经理 马钰

  
报告主题:高通量极限灵敏度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张骁研究员
  
  为了满足上高通量高灵敏度混合样品对SARS-CoV-2诊断测试能力提升的要求,张骁团队在1月底疫情严重的时候研发了高通量全自动的核算诊断设备,以及后期对设备的检测进行了升级和改在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报告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全自动机器人系统的工作效率及相关工作成果。
 
  
报告主题: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一体化自助式新冠核酸检测卡盒
  
报告人:清华大学医学院 刘鹏研究员
  
  新冠疫情的防治近期进入新的阶段,面临国内进一步复工复产、各国经济重启和国际交流复苏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现有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方案依赖于专业化的仪器和人员,尽管已经实现了高通量的大规模人群筛查,但其在即时性和方便性方面存在短板,还无法做到在任意场所在任何时候为需要的人提供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病毒检测。刘鹏课题组成功实现了一款一体化自助式新冠核酸检测卡盒样机,是迄今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满足无需仪器支持、一体化、高灵敏度、快速实现样本到结果全流程的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满足30分钟内现场高灵敏度检测新冠病毒核酸的需求。样机为全封闭式设计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同时操作简单,适用于非实验室条件下的自助式核酸检测任务,为新冠疫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报告主题:新冠病毒SARS-CoV-2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探讨
  
报告人:清华大学 周小红副教授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由病毒传播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频繁加剧的态势。病毒快速精准检测技术是实现疫情科学防控和疾病精准治疗的关键和前提,对于预防病毒经环境介质传播也至关重要。除了qPCR等实验室核酸分析技术外,一些新型病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报告探讨了新冠病毒SARS-CoV-2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报告主题:基于微流控及荧光纳米材料的新冠病毒免疫与核酸检测技术探索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周蕾研究员
  
  针对新冠病毒现场快速筛查的需求,周蕾团队在免疫检测方面,以量子点结合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新冠抗体免疫检测试剂。在核酸检测方面,该团队依托超快速核酸提取技术、核酸全体系预混室温储运技术、高温耐受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了4步法10min提取核酸方法、30min全体系预混室温储运核酸检测技术。
  
  本次学术会议为期两天,11月12日的报告详情如下,敬请关注!
  
  点击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CAIC2020/

 
日期: 2020-11-12
标签: 分析仪 分析仪器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