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前瞻 合资品牌将发力

   日期:2018-12-07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浏览:137    评论:0    
核心提示: 合资企业投放力度加大  2018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总体增
  合资企业投放力度加大
 
 2018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总体增势依旧强劲。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前10月累计销量达到72.5万辆,同比增长92.2%,表现优异。
 
 分品牌来看,与燃油车市场不同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品牌并未给自主品牌带来很大压力,目前销量占比极低。2018年前10月,合资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仅2.5万辆,占全市场比例3.5%,远低于燃油车销量占比。
 
 不过,在双积分政策压力下,合资车企或将加快新能源车型投放力度。2016年9月,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的规定,要求年产量或进口量大于5万辆的传统乘用车企业需生产或进口一定比例的新能源乘用车。双积分政策明确2018年考核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积分),2019年开始考核新能源汽车积分(NEV积分),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
 
 而国内的多家合资企业,如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以及广汽本田等,传统燃油车产销量大,新能源汽车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以上汽大众为例,假设2019年产量约200万辆,则2019年新能源汽车积分要求达到20万分,约合4-10万新能源汽车产量,而2018年前10月,其新能源汽车积分仍少于5000分。
 
 因此,双积分政策实施下,合资品牌未来发展必然会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将至少有42款全新或换代车型上市。其中,自主品牌仍将是主力,预计投放23款新车型,代表车型如比亚迪宋MAXDM、上汽名爵ZS纯电、广汽传祺AionS;合资品牌预计有有19款新车型投放,其中纯电动车型9款、插电混车型10款,代表车型如大众朗逸EV、丰田卡罗拉PHEV,而目前在售车型仅有10款,增长明显。
 
 与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带来的新能源车型,电机、电控等技术更加先进,例如电机功率普遍更高,更多车型使用了结构更加复杂的多电机。除此之外,合资品牌在汽车传统底盘、安全技术及内饰工艺等方面也更具优势。随着合资品牌大举转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必然对中国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也即将发生改变。
 
 车型高端化趋势强化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5.6万辆,同比增长66.6%,但增量主要是来自低端的A00级电动车大幅放量,A00级车销量占比由2016年的33.4%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55.4%,产品结构明显变差。
 
 受益供给端改善,2018年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崛起元年,以比亚迪唐DM、上汽荣威Ei5、比亚迪元EV、蔚来ES8为代表的中高端车型销量表现优异,从而大幅改善产品结构。数据显示,2018年前10月,A00级车销量占比已下降至37.9%,较去年下降了17.5个百分点。
 
 2019年,低端的A00级新能源汽车预计有2款上市,而A0级、A级、B级新车分别有8款、19款、9款,车型高端化趋势明显。随着优质车型大量投放市场,2019年市场化需求将会加速发展,助力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总量延续高增长。
 
 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步于汽车限购城市。2015年及之前,超过一半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均落户于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汽车限购城市;2015年,汽车非限购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需求才开始爆发,当年实现终端销量接近10万辆,同比增幅377%。2018年前10月,汽车非限购城市继续延续过去增长势头,共计实现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24.1万辆。
 
 在限购城市带动下,新能源汽车的民众认可度、接受度提高,为非限购的二三线城市起到推动作用。2018年前10月,非限购地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8.8万辆,超过2017全年,表明优质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在逐步打开非限购地区市场需求。可以预见,新能源乘用车在汽车非限购城市的需求释放,将大大推进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的前进步伐。 
 
日期: 2018-12-07
标签: 新能源汽车 能源 汽车 汽车产业 企业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