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与分析弓形虫病实验室的结果?

   日期:2019-04-29     来源:食品伙伴网    浏览:152    
核心提示:弓形虫病(toxoplasma)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具有广泛的自然疫源性,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均可罹患此病。
     弓形虫病(toxoplasma)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具有广泛的自然疫源性,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均可罹患此病。弓形虫侵袭人体可导致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后者专指有临床表现和活动性感染的病理学改变。人体弓形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但抵抗力低下时,则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先天性感染常致胎儿畸形、死胎及流产。

  [病因学]弓形虫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个阶段,全过程需两种宿主——终末宿主(猫及猫科动物)和中间宿主(其他动物或人体内)。弓形虫发育全过程有5种不同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猫食人弓形体卵囊或包囊后,在肠腔分别释放出子孢子和滋养体,并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两者结合为合子,发育为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

  人食人弓形体卵囊或吞食包囊后,在肠内逸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随即侵入肠壁经血或淋巴进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寄生,并扩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实质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破裂,引起各种急性病症。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特别是脑、眼、骨骼肌的虫体繁殖速度减慢,并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不等。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时,组织内的包囊可破裂,释出缓殖子,进入血流和其他新的组织细胞继续发育繁殖。

  速殖子期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以其对宿主细胞的侵袭力和在有核细胞内独特的内二芽殖法增殖破坏宿主细胞。虫体逸出后又重新侵入新的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导致组织的急性炎症和坏死。

  包囊内缓殖于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包囊因缓殖子增殖而体积增大,挤压器官,使功能受到障碍。包囊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因多种因素而破裂。游离的虫体可刺激机体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并形成肉芽肿病变,后期的纤维钙化灶多见于脑、眼部等。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在正常情况下,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多数无明显症状,当宿主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引起弓形虫病,即使在隐性感染,也可导致复发或致死的播散性感染;近几年有报道艾滋病患者因患弓形虫脑炎而致死。

  [实验室诊断]

  特异性检查

  (1)涂片检查。

  (2)动物接种分离法。

  (3)血清学检查。

  (4)分子生物学诊断。

  [结果分析与判断]

  1.涂片检查取急性期患者的体液、脑脊液、血液、骨髓、羊水、胸水经离心后,沉淀物作涂片,或采用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姬姆萨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出弓形虫滋养体即可确诊。此法简便,但阳性率不高、易漏检。此外也可切片用免疫酶或荧光染色法,观察特异性反应,可提高虫体的检出率。

  2.动物接种分离法动物接种分离法或细胞培养法查找滋养体。采用敏感的实验动物小白鼠,样本接种于腹腔内,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显微镜检查,阴性需盲目传代至少3次;样本亦可接种于离体培养的单层有核细胞。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是目前常用的病原查诊方法。

  3.血清学检查由于弓形虫病原学检查存在不足,血清学检查成为广泛应用的诊断手段。方法种类较多,主要有以下4种。

  (1)染色试验:为经典的特异血清学方法,采用活滋养体在有致活因子的参与下与样本内特异性抗体作用,使虫体表膜破坏不为着色剂美蓝所染。显微镜检查见虫体不被蓝染者为阳性,虫体多数被蓝染者为阴性。

  (2)IHA:此法特异、灵敏、简易,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筛查性抗体检测,应用广泛。

  (3)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以整虫为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第2抗体检测特异抗体。此法可测同型及亚型抗体,其中检测IgM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4)ELISA:用于检测宿主的特异循环抗体或抗原,已有多种改良广泛用于早期急性感染和先天性弓形虫病的诊查,这种方法的灵敏度可检出抗原量为0.5ug/L

  4.分子生物学诊断近年来将PCR及DNA探针技术应用于检测弓形虫感染,更具有灵敏、特异、早期诊断的意义,目前已开始试用于临床。

  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易与许多疾病混淆,鉴别诊断很关键。先天性弓形虫感染必须与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性疱疹病毒相区别。
 
日期: 2019-04-29
标签: 弓形虫病 实验 实验室 传染病 哺乳动物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