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举办,畅谈新形势下的原子光谱技术发展

   日期:2020-11-16     来源:仪器信息网    浏览:208    评论:0    
核心提示:2020年11月14日,第六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西南文化名城大理召开。
  2020年11月14日,第六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西南文化名城大理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大理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及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上,大理大学段利华副校长和大会主席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四川大学侯贤灯教授主持。
 
  
大理大学 段利华副校长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在致辞中,段利华副校长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大家介绍了大理大学的发展情况,并真诚欢迎参加会议的专家们为助力大理大学尤其是化学学科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第六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如期举行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江桂斌院士代表主办方对大家表示了感谢。江桂斌院士谈到,原子光谱技术是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举办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的宗旨是“传承”与“发展”,传承老一辈专家打下的原子光谱技术的基础,新形势下将原子光谱技术发展得更前沿、更有应用价值。
 
  
陈洪渊院士、张玉奎院士、大理大学段林书记为《原子光谱分析前沿》(科学出版社)新书揭幕
  
  为了更好地梳理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前沿,江桂斌院士主编,侯贤灯、王秋泉、史建波、吕弋为副主编的《原子光谱分析前沿》(科学出版社)一书今天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
 
  
四川大学 侯贤灯教授 主持开幕式

  
报告题目:生命分析化学面临的挑战
  
报告人: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生命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研究生命体系中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浓度、空间分布、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量测科学;也是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分析测试(包括探针)、材料、方法和仪器的一门学科。因为研究对象“生命体”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生命分析化学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陈洪渊院士介绍了单细胞分析、活体分析、组学分析、分子成像分析等生命分析化学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
  
  要解决生命分析化学的测试原理、方法、技术、仪器的创新,要依赖包括光、电、质、声、磁、核、电子学等在内的大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大数据科学的发展与创新。陈洪渊院士指出,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之所以能超过前人和同时代人,不仅与他们的辛勤付出有关,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很好的科学创新的精神气质:好奇心、进取心,批判精神、怀疑和冒险精神。
 
  
报告题目:面向精准医学的蛋白质分析进展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2020年,人类蛋白质组织整合25个研究团队的染色体蛋白质组数据和19个研究团队的生理及疾病蛋白质组数据,公布了17874种蛋白质,占基因编码19773种蛋白的90.4%,是具有很高严格性的人类蛋白质组草图(两条独有肽段,含至少9个氨基酸),但是还有1899个(9.6%)missing protein尚未发现。
  
  随着一些低丰度的锌指蛋白质等转录因子被发现确认,强疏水膜蛋白质约占剩余缺失蛋白质的三分之二。张玉奎院士团队发展了基于离子液体的样品提取新方法,对强疏水性蛋白质具有更高的溶解效率,而且与后续酶解和质谱鉴定兼容;研制了全自动蛋白质组样品处理装置,并构建了全自动蛋白质组分析平台,实现了100余个血浆样品的蛋白质组队列分析;并将上述新方法、新技术、新装置和新材料用于PM2.5暴露、抑郁症、胰腺癌等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发现、血液透析病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多肿瘤标记物的精准定量中。
 
  
报告题目:基础研究与仪器创新
  
报告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鼓励自由探索和充分的交流辩论;另一方面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
  
  多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持续增加。不过,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因此,要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久久为功,持续不断坚持下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首先是国家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要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适当形式加大支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扩大资金来源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高水平分析仪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对分析仪器提出了在线、原位、在场、实时、成像、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等越来越高的要求。江桂斌院士认为创新分为鼎新、路新、原始创新、颠覆型创新四大方式,讲到原始创新时,他介绍了全球及我国的色谱、质谱、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我国分析仪器存在着真正原创性仪器较少、基础研究不够、高端仪器研发能力有限、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仍有很大欠缺、推广应用与市场化不足、满足不了国家和社会需求等问题,希望仪器厂家拥有企业家的视野与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
 
  
报告题目:分子诊断COVID-19
  
报告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乐晓春院士
  
  乐晓春院士多次参加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会议报告的内容主要围绕着“砷”元素进行。此次大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乐晓春院士没能来到会议现场为大家做报告,但是提前录制了报告视频,将其团队最新的研究工作做了分享。而乐晓春院士此次介绍的内容也正好是其团队今年针对新冠疫情所做的SARS-CoV-2的分子检测研究工作。
 
  
  据介绍,本次会议有230余位代表注册,共收到论文摘要110 篇,大会组委会邀请了国内外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并做报告,安排了大会特邀院士报告4个、大会报告20个、邀请报告42个,以及40余个墙报展,共同探讨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动向。
  
  会议期间还将评选第六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优秀墙报奖”,以激励青年学者们积极参会交流。本届会议也得到了岛津、珀金埃尔默、HORIBA、海光仪器、吉天仪器、阿美特克、凯来等七家仪器厂商的赞助,仪器信息网和分析测试百科网两家媒体的支持。
  
  自从2010 年开始,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前五届分别由四川大学(四川成都),东北大学(辽宁沈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武汉大学(湖北武汉)和厦门大学(福建泉州)等单位承办,会议规模、涉及的研究领域和影响力逐年扩大。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是我国光谱科学工作者的盛会,全力展示我国在原子光谱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增进广大光谱科学工作者及其支持光谱事业同道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日期: 2020-11-16
标签: 原子 原子光谱 光谱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