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行业未来应该如何走

   日期:2018-12-05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    浏览:176    评论:0    
核心提示:  经过十几年政策呵护下的发展,锂电产业已具备市场规模。财政补贴完全退出是必然趋势。在断奶后,国内锂电企业将置身于全球的
   经过十几年政策呵护下的发展,锂电产业已具备市场规模。财政补贴完全退出是必然趋势。在“断奶“后,国内锂电企业将置身于全球的产业竞争中,届时,能与国外尤其是日韩企业同台竞争而不处于下风吗?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产销量、保有量居世界首位,技术创新在全球处于并跑甚至领跑位置,一批整车和动力电池骨干企业茁壮成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既得益于产业本身的市场潜力,也得益于国家和地方的补贴政策。
 
  “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应用优势逐步显现,具备了到2020年财政补贴退出的条件。”在此前的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相关委员提出了建言。财政补贴退坡,若到2020年真要彻底取消,“断奶”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该如何向前走?
 
  补贴完全退出的“坎儿“太陡,怎么破?
 
  2018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已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2000万辆,是国家规划设定2020年目标达到200万辆的10倍,新一轮产能过剩正在形成。但是,补贴退出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骤降,从而传导至锂电行业,“财政补贴完全退出以后,每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量,可能从现在每年增长50%以上,下降到40%。这个‘坎儿’会不会太陡?”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曾提出这个问题。因此,应稳妥处理新能源汽车投资和发展产能过剩问题。
 
  对此,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指出,补贴政策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和专家的意见建议,调整完善补贴技术标准,并且给企业留出过渡期;同时,按照2020年后补贴政策退出的设计,参照美国、德国等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经验,不断完善其他相关政策措施;此外,推进破除地方保护,营造统一市场。中央财政通过奖补政策,引导地方将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切实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降本提质是锂电行业后市的主趋势
 
  在国家扶优扶强政策引领下,好的车辆、电池、零部件供不应求,低端车辆、零部件则供大于求,优胜劣汰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证券市场是国家经济晴雨表,从今年锂电板块指数就能看出资本市场对未来行情的看法,从今年年初至今锂电池指数下跌超30%,跌幅较大;而第四季度市场担忧明年补贴政策,预计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因此,投资者对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锂电行业持谨慎态度。
 
  王传福曾建议,提前明确补贴退坡时间节点及要求。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临时变化,不利于行业的稳健发展。由于申报环节、核查手续及里程要求等因素影响,目前国、地补资金的拨付时间大大延长。
 
  OFweek锂电网结合锂电板块指数,选择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数据汇总分析后发现,2018年第三季度电池行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20%,环比增长6%左右,主要增量贡献来源于电池板块和设备板块,同比增长分别为48%和43%。2018年第三季度,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15%。受价格下跌影响,钴板块、锂板块环比均出现较大下滑。2018年第三季度,行业毛利率为28%,较第二季度环比下降3%,同比下降3%。电池、设备、材料等龙头企业的市场表现超出市场表现,好的电池及关键材料设备仍供不应求,因此,“降本提质”是锂电行业后市发展的趋势。
 
  宁德时代曾毓群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们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需要考虑,其中的‘强国’如何定义。首先技术上要不断提升,保持先进水平。其次是兼顾不同层次汽车的生产,既要做好普通车,也要做好高端车。未来,电动汽车与智能化、自动驾驶紧紧联系在一起。占领电动汽车制高点,是我们实现汽车强国梦的重要推手。”
 
  通过OFweek锂电网对电池材料市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市场对高镍三元电池的关注度比较高。补贴政策预计进一步偏好于高能量密度、高续航车型,因此,市场对如何保障安全性条件下提升能量密度的关注度较高,而目前高镍是解决该问题预期较高的技术路线。预测高镍之后的下一代选择可能是富锂锰基材料、固态电池。目前市场都在等待2019年补贴政策落地,据悉,2019年补贴预计下降30%至40%。
 
  经过十几年政策呵护下的发展,锂电产业已具备市场规模。财政补贴完全退出是必然趋势。在”断奶“后,国内锂电企业将置身于全球的产业竞争中,届时,能与国外尤其是日韩企业同台竞争而不处于下风吗?拭目以待。
 
日期: 2018-12-05
标签: 行业 企业 新能源汽车 能源 汽车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