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优势

   日期:2020-03-10     来源:分析测试百科网    浏览:553    
核心提示: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样品中的点激发和所得荧光信号的点检测。探测器上的针孔提供了阻挡离焦荧光的物理屏障。
  共聚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样品中的点激发(衍射极限点)和所得荧光信号的点检测。探测器上的针孔提供了阻挡离焦荧光的物理屏障。仅记录通风盘的对焦或中心点。光栅一次扫描一个样本允许通过简单地改变z焦点来收集薄的光学部分。可以堆叠所得到的图像以产生样本的3D图像。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与传统宽场显微镜相比,具有高清晰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成为了该领域重要的成像工具。为什么共聚焦能得到如此多的宠爱,它又有哪些优势呢?本文列举了三方面来论述共聚焦的优势。

只收集焦平面上的信号,使图像由模糊变清晰

  
图一是花粉颗粒的自发荧光图,由于样品比较厚,普通宽场荧光显微镜只能够观察到整体的样品结构,而共聚焦显微镜却可以完美的展现样品轮廓及内部结构。

那么共聚焦显微镜是如何实现这一优势的呢?这就要归功于共聚焦的关键硬件—针孔(pinhole),如图二所示,它是检测器前面的一个小孔,放置在与样品焦面共轭的光学平面上。当激发光照射样品时,焦面和非焦平面上的样品区域都会被激发而产生荧光信号,调节合适的针孔大小(通常为1 Au),使焦面上的荧光信号(绿色虚线)可以通过针孔到达检测器,而非焦平面的荧光信号(红色和蓝色虚线)不能通过针孔到达检测器。通过增加硬件针孔,使共聚焦在不改变普通荧光显微镜的制片方法的前提下,得到了清晰的高质量图像。

  
可连续获取不同焦平面的信号,实现三维重组

由于针孔的存在,我们能够只获取到焦平面上的信号,得到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连续调节Z轴位置,就能够得到不同Z轴位置的二维图像,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光学切片”图像。获得这些光学切片后,可使用仪器软件配备的3D模块进行三维图像的重组,构建出清晰的3D图像。这种无损伤的、连续的光学切片图像的采集,实现了“细胞CT”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花粉颗粒自发荧光光学切片序列图像(通常称为Z序列,图三),和它的三维合成3D图(图四)。

  
应用于共定位(Co-localization)研究

共定位结果的精准度与图像的分辨率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进行共定位实验时需要选择更高分辨率的成像方式。共聚焦显微镜相比于传统显微镜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共定位研究的得力工具。

由于衍射极限的存在,常规共聚焦光学分辨率在200nm左右,当我们需要观察大于200nm的结构时,共聚焦就能够准确判断其共定位程度。如果需要进行共定位分析,可以选用共聚焦软件中配备的共定位分析模块。
 
日期: 2020-03-10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显微 显微镜 工作原理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