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杯式黏度计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举行,提升参赛人员的检测水平

   日期:2020-12-09     来源:中国仪器网    浏览:152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举行了NIM2020YP01 “流出杯式黏度计校准能力验证计划”。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导举行了NIM2020YP01 “流出杯式黏度计校准能力验证计划”。依据JJG743-2018《流出杯式黏度计检定规程》,对参比人员的校准过程、原始记录及校准证书的正确性、规范性进行评估。通过此次能力验证,考验了所有参赛计量院向社会出具的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提升了参赛人员的检测水平。
  
  实际工程和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在线检测流体的粘度,以保证良好的过程运行环境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益。通过在线测量过程中的液体粘度,可以得到液体流变行为的数据,对于预测产品工艺过程的工艺控制,输送性以及产品在使用时的操作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粘度计用于测量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粘度的仪器。粘度是表示流体在流动时,流体内部发生内摩擦的物理量,是流体反抗形变的能力,是用来鉴定某些成品或半成品的一项重要指标。粘度随流体不同而不同,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主要有毛细管粘度计,旋转粘度计和落球粘度计三类。
  
  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是用来表征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绝缘油的粘度与一般液体的粘度概念相同,就是液体的内摩擦,即表示绝缘油在外力作用下,作相对层流运动时。绝缘油分子问产生内摩擦阻力的性质。绝缘油的内摩擦力愈大,粘度也愈大,流动愈困难,散热性能差。
  
  粘度的表示方法较多,大体可分为两类:按粘度定义直接测得的粘度称为“绝对粘度”,如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等。若在一定条件下与已知粘度的液体比较所测得的粘度称为“相对粘度”或“条件粘度”,如恩氏粘度等。
  
  根据测定方法,粘度一般分为三种: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
  
  按操作方式分:毛细管式、旋转式和振动式3种。
  
  毛细管式粘度计:毛细管式粘度计通常为赛氏粘度计,是一种常见的粘度计。其工作原理是:样品容器(包括流出毛细管)内充满待测样品,处于恒温浴内,液柱高度为h。打开旋塞,样品开始流向受液器,同时开始计算时间,到样品液面达到刻度线为止。样品粘度越大,这段时间越长。因此,这段时间直接反映出样品的粘度。
  
  旋转式粘度计:常见的旋转式粘度计是锥板式粘度计。它主要包括一块平板和一块锥板。电动机经变速齿轮带动平板恒速旋转,依靠毛细管作用使被测样品保持在两板之间,并借样品分子间的摩擦力而带动锥板旋转。在扭矩检测器内的扭簧的作用下,锥板旋转一定角度后不再转动。此时,扭簧所施加的扭矩与被测样品的分子内部摩擦力(即粘度)有关:样品粘度越大,扭矩越大。扭矩检测器内设有一个可变电容器,其动片随着锥板转动,从而改变本身的电容数值。这一电容变化反映出的扭簧扭矩即为被测样品的粘度,由仪表显示出来。
  
  振动式粘度计:这种粘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处于流体内的物体振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碍作用,此作用的大小与流体的粘度有关。常用的振动式粘度计有超声波粘度计,其探测器内有一个弹片。在受脉冲电流激励时,弹片产生超声波范围的机械振动。当弹片浸在被测样品中时,弹片的振幅与样品的粘度和密度有关。在已知密度的情况下,可从测出的振幅数据求得粘度数值。
  
  按工作方式分:离线粘度计(取样检测)、在线粘度计(24小时连续测量)、便携式粘度计。
  
  按测量产品的种类:
  
  锡膏粘度计:锡膏粘度计采用了螺旋泵式传感器的共轴双重圆筒型回转粘度计,主要用来测量锡膏、膜厚粘膏、粘合剂、锡膏抗焊漆、液状抗焊漆、其他的油墨、粘膏类等。根据测定部密封性,具有温度调整技能,能够连接到个人电脑,自动测量,数据读取做自动计算。
  
  便携式粘度计:便携式粘度计是采用共轴二重圆筒式,螺形线滑法泵传感器维持固定流,根据连接搅拌粘度变化正确能测量粘体的粘度。
  
  粘度控制仪:粘度控制仪能够很好地管理涂料、墨水、粘着剂、食品、药品、油等各种各样的流体的粘度;采用共轴二重圆筒式;螺形线滑法泵传感器维持固定流,能得到稳定了的数值;接连根据搅拌粘度变化的粘性体的粘度正确能测量。
  
  斯托默粘度计:斯托默粘度计是用于测定油漆和其他用KU值表示涂料粘稠度的测试仪器。该仪器遵循的设计依据为ASTM标准及GB9269—88标准。天津市精科材料试验机厂是生产油漆、涂料、油墨设备材料试验机及涂料行业试验室专用设备的大型企业。本粘度计采用单片微机,操作者不用查表即可从本仪器上直接读得测样品的KU值。
 
日期: 2020-12-09
标签: 校准 能力 能力验证 验证计划 检测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