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仪对中草药进行精密自动化的基因鉴定

   日期:2019-05-08     浏览:287    评论:0    
核心提示:中药研究所与华大智造携手研发了全球第一台—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仪。该仪器可精准、快速、简易、稳定地鉴定中草药样品,将传统的中草药鉴别变成了精密自动化的基因鉴定。
   中医药简介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7年,以国家科技部牵头,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规划,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工作。全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准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范,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中药现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2005年4月前,内地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2005年初,中国医药网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药栏目,旨在收载和发布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资讯、中药材行情以及中医养生和药膳食疗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介绍当代名中医并收载难病诊治与针灸推拿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中医文献。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医药在现代的发展

  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对应,通常指运用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医药经验和技术,或现代医药以前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医药经验和诊疗技术。近年来我国传统医药发展更受国家支持,中医药的国际认同度持续提升。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仪

  中药研究所与华大智造携手研发了全球第一台—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仪。该仪器可精准、快速、简易、稳定地鉴定中草药样品,将传统的中草药鉴别变成了精密自动化的基因鉴定。

  中草药DNA条形码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体仪的诞生,我国从此摆脱中草药基因鉴定对国外仪器的依赖,进一步稳固我国在中草药基因鉴定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中药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主要代表之一,因其独特疗效,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也愈发成为众人注目下的焦点问题。

  中药材的传统鉴别模式一直是“以性状鉴别为基础,以经验鉴别为导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材鉴定领域应用的逐步深入,根据药材DNA进行鉴别为传统的中药材鉴定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实现了对中药材成分与真伪的快速鉴定。

  中草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师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通过大样本量中药材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指以ITS2为主体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的方法体系,其中植物类中药材选用ITS2为主体序列,psbA-trnH为辅助序列,动物类中药材采用COI为主体序列,ITS2为辅助序列。
 
日期: 2019-05-08
标签: 中草药 DNA 条形码 高通量 高通量基因测序 基因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