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四)

   日期:2020-11-05     来源:中国标准物质网    浏览:103    
核心提示:

(3)测定条件的选择。

1)显色反应与显色剂。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有色溶液。如果被测试样溶液无色,必须加入一种能与被测物质反应生成稳定有色物质的试剂,然后进行测定,这个过程称为显色反应,加入的这种试剂称为显色剂。常见的显色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螯合物的配合反应;另一类为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于分光光度

(3)测定条件选择

1)显色反应与显色剂。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有色溶液。如果被测试样溶液无色,必须加入一种能与被测物质反应生成稳定有色物质的试剂,然后进行测定,这个过程称为显色反应,加入的这种试剂称为显色剂。常见的显色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螯合物的配合反应;另一类为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时,显色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a.选择性好。在显色条件下,显色剂尽可能不与溶液中其他共存离子显色,即使显色也须与被测物质的显色产物的吸收峰相隔较远。

b.灵敏度高。要求显色反应中生成的有色化合物应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显色剂与被测物质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即使被测物质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被测出。

c.生成的有色化合物要有恒定的组成。如有色化合物组成不符合一定的化学式,测定的再现性就较差。

d.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稳定。至少应保证在测量过程中溶液的吸光度基本不变。

e.显色剂与有色化合物之间的颜色差别大。一般要求有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在60nm以上。

2)显色反应条件。选择反应条件,目的是使待测组分在所选择的反应条件下,能有效地转变为适于光度测定的化合物。显色反应不仅与显色剂有关,而且与显色的条件有关。为了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剂用量、溶液酸度,显色时间和温度等。

a.显色剂用量。在显色反应中一般都加入适当过量的显色剂,以使被测物质尽可能转化为有色化合物,但并非显色剂加得越多越好,显色剂过多,则会发生其他副反应,对测定不利。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实验要求严格控制显色剂的用量。

b.溶液的酸度。有机显色剂大部分是有机弱酸,溶液的酸度影响显色剂的浓度以及本身的颜色。由于大部分金属离子容易水解,酸度也会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进一步还会影响有色化合物的组成和稳定性。因此,应通过试验确定出适当的酸度范围,并在水质分析过程中严格控制。

c.显色时间。有些显色反应能够迅速完成且颜色稳定;有些显色反应速率较慢,需放置一段时间,颜色才能稳定。因此,应该在显色反应完成后,颜色达到最大深度(即吸光度最大)且稳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测定。

d.显色温度。一般情况下,显色反应多在室温下进行,但有些显色反应需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完成。因此,不同显色反应应选择适宜的显色温度,并应注意控制温度。

e.溶剂。溶剂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显色时间、有色化合物的离解度和颜色等。在测定时标准溶液和被测溶液应采用同一种溶剂。

3)测定条件的确定。

a.选择合适的波长。波长对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波长的原则是:吸收最多,干扰最小。因为吸光度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准确度也容易提高;干扰越小时,选择性好,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b.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一般应使被测溶液的吸光度A处在0.1~0.7为宜,为此可通过调节溶液的浓度和选择不同厚度的吸收池来达到此要求。

c.选择适宜的参比溶液。参比溶液也称空白溶液。在测定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的零点,不仅可以消除由吸收池和溶剂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所带来的误差,而且能够提高测定的抗干扰能力。

 

 

文章来源:《供水水质检测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日期: 2020-11-05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光度法 条件 选择 显色 反应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