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

   日期:2020-11-16     来源:中国标准物质网    浏览:97    
核心提示:

一、非法食品添加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

一、非法食品添加物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或改进其感官特性;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由上述可见,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化学物质显然不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在食品中添加这类物质的主要目的是:掺杂掺假、省事省力、降低成本,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改善食品卖相和提升食品口感等。这类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简称为非法添加物。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很多都是非法添加物造成的。

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非法添加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未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和其他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物质。
为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我国卫生部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位于第一批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前列的就是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三聚氰胺等。

二、非法添加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危害

以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塑化剂(DEHP)、丙烯酰胺和苯并[a]芷为例。

1.以假乱真的蛋白质冒充物——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生产的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主要用来生产三聚氰胺树脂,用于制作装饰板、氨基塑料、黏合剂、涂料,以及造纸、纺织、皮革等行业。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对膀胱、肾部造成损害,导致产生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2.漂亮食品中的“红颜祸水”——苏丹红

苏丹红是偶氮系列化工合成染料,被广泛用于溶剂、油、蜡等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 、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苏丹红具有的偶氮结构决定了其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IV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其初级代谢产物磷氨基偶氮甲苯、磷甲基苯胺均列为二类致癌物,食用后可能致癌和致突变。

发生在2005年2月的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食品召回事件就是苏丹红惹的祸,召回事件中英国各大食品超市和商店多达359个品牌的数百万件食品被撤下货架。召回行动也迅即引发了我国对苏丹红的大清查,多种品牌食品被检出含苏丹红,相关企业被曝光、整顿。但因苏丹红不易褪色,能掩盖食品久置变色的问题,增强食品鲜亮的色泽,因而在一些需要红色的食品中非法添加苏丹红的行为仍没有完全停止,涉红事件屡有发生。

3.制造食品“白色恐怖”的黑手——吊白块

吊白块又称吊白粉或雕白块(粉),化学名为次硫酸氢钠甲醛,在高温下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和漂白作用。吊白块主要用于橡胶工业丁苯橡胶聚合活化剂,印染印花工艺漂白剂,感光照相材料助剂,日用工业漂白剂以及医药工业等,但不得作食品漂白添加剂用,严禁入口。食用经吊白块漂白过的白糖、粉丝、米线(粉)、银耳、面粉、腐竹后,进入人体的吊白块会对细胞有原浆毒作用,可能对机体的某些酶系统有损害,从而造成肾脏、肝脏受损。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10g就会中毒致死,吊白块也是致癌物质之一。

4.作恶多端的环境类激素——塑化剂

塑化剂DEHP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长期食用掺入塑化剂的食品和饮料,可能干扰内分泌,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人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摄入塑化剂对其造成更大的潜在危害。2011年6月,卫生部发布公告,将塑化剂等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5.美味诱惑下的隐形杀手——丙烯酰胺和苯并[a]诺丙烯酰胺(acrylamide,AA),也称“丙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及涂料、橡胶等工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不是添加所致,而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煎炸、烧烤、烘焙等高温烹制过程产生的。富含丙烯酰胺的食品主要有炸薯条、炸薯片、爆玉米花、咖啡、饼干、面包、蛋糕、炸鸡等。由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因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苯并[a]芘[benzo(a)pyrene]简称B[a]P,又称3,4-苯并芪。它是一类含有多个苯环的有机化合物。食物中的苯并[a]芘主要来源:一是食品的熏烤、烘烤过程。包括烟尘中的苯并[a]芘直接接触食品形成的污染和食品中的脂肪等成分的高温热解和热聚。二是加工环节中有些设备管道和包装材料中含有的苯并[a]芘污染食品。三是工业废水、废气中含有的苯并[a]芘通过食物链积累于食品中。苯并[a]与黄曲霉毒素、亚硝胺是国际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目前,由食品污染所导致疾病已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已升至各种疾病总发病率第二位,其中以苯并[a]芘污染最为常见和广泛。

三、非法添加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非法添加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导数恒能量同步荧光法、食品非法添加物快速指纹筛查与同位素检测技术等。但仍有不少“黑名单”中的非法添加物尚无检测方法,有待国家相关检测标准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文章来源:《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日期: 2020-11-16
标签: 食品 非法添加 有害物质 物质 检测
 
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中实仪信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中实仪信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 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中实仪信网联系。联系邮箱:3383880279@qq.com 联系QQ: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推荐标签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中实仪信会员交流群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